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望 報道
中炬高新(600872.SH)的77.91億元定增再融資遇到了麻煩。
“股東大會還沒開,(定增)沒法啟動。”中炬高新有關人士9月30日下午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
公告顯示,中炬高新于今年7月26日推出定增預案,擬募資77.91億元用于總投資121.54億元的300萬噸調味品擴產等項目,由控股股東中山潤田全額認購。
但聲稱能夠及時、足額認購中炬高新本次定增的中山潤田,卻驟然陷入了深重危機。
根據公告,持有中炬高新1.97億股的中山潤田,已累計被司法凍結及標記2936.92萬股和7757萬股,其中僅涉及的南昌中級法院案件債權金額及執行費用就達到11.8億元。
而中山潤田的實控人則是姚振華,其控制下的寶能系正面臨一系列巨額追債。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9月30日晚間從最高法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統計發現,從9月1日以來,僅寶能集團已經11次被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合計執行金額高達164.79億。
“控股股東暫時沒有退出消息,但如果情況惡化,其股權架構可能會調整,就看他們能不能化解資金問題了。”上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表示。
大股東危機蔓延
按照定增預案,以中炬高新非公開發行2.39億股計算,中山潤田所持股份比例將從當時的25%上升至42.31%。
但計劃卻趕不上變化。
“定增再融資全部都由大股東認購,如果其資金有問題,定增就做不了。”前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事實上,中炬高新控股股東中山潤田資金危機此前已有征兆。
中山潤田于2020年12月7日在平安證券續辦中炬高新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貸款金額6億元,增信措施為質押2320萬股中炬高新股票。
之后,由于中炬高新股價跌破上述業務的預警線,中山潤田于2021年8月4日補充質押164萬股。可是,平安證券卻在8月9日通過盤后大宗交易減持中山潤田持有并質押的中炬高新170萬股。
而今年9月份以來,中山潤田通過3次股權質押,將所持中炬高新股票質押數量由1.58億股提高到1.68億股,占其所持股份的85.13%,占中炬高新總股本的21.1%。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詢發現,中山潤田此前質押的1.57億股中炬高新股票,質權人有證券公司、信托公司,也有銀行、金融租賃公司,合計融資額高達45.01億元。
中炬高新此前公告表明,中山潤田上述股票質押系為寶能集團產業板塊向金融機構融入資金用于正常經營活動提供擔保,其中2021年底前到期19.59億元,2022年到期16.97億元,2023年及以后到期8.45億元。
但中炬高新8月公告就稱,中山潤田的間接控股股東鉅盛華及相關方存在一定短期流動性壓力。
原因在于,民生信托7月26日公告稱,其發行的“民生信托·至信651號寶能投資信托貸款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出現實質性違約,該信托計劃本金約為20.98億元,融資人為寶能集團。
不過,中炬高新8月公告表示,上述信托計劃和寶能旗下金交所理財產品,預計于2021年末前完成全部兌付。
中山潤田亦稱,鉅盛華的關聯方在粵港澳大灣區及長三角儲備大量優質物業,可通過加快銷售快速回籠資金,僅在深圳南山區、南京燕子磯、南京板橋和太原的四個項目,可售貨值約628億元,整體預計凈回籠資金102億元。
然而,如今被追債已成燎原之勢的寶能系,似乎已經沒有能力為中山潤田本次認購中炬高新定增提供資金保障。
剝離房產業務遇坎
中炬高新定增“卡殼”的另一個原因,在于中匯合創股權被凍結。
根據定增預案,中炬高新本次再融資以剝離房地產業務作為前提條件。
8月31日公告顯示,中炬高新擬通過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所持有的中匯合創89.24%股權,掛牌起始價為111.69億元。
中炬高新稱,此舉將為公司帶來100.68億元的股權轉讓收益(含稅費)。
“出售中匯合創89.24%股權的收益,一部分用于定增項目,剩余用于公司發展。”前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定增項目扣除募資的資金缺口為50多億元。”
但中炬高新剝離房地產業務亦存在“攔路虎”。
9月14日公告稱,根據廣東省中山市中級法院發來的《民事裁定書》及《訴訟保全情況告知書》,中炬高新擬掛牌出售的中匯合創89.24%股權,合計26.53%股權被查封,對轉讓產生不利影響。
“中匯合創股權凍結的部分不能交易,如果房地產處理不了,就定增不了。”上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說,“中匯合創股權之前應該有接洽接盤方,但具體情況不清楚。”
盡管存在不利因素,中炬高新9月23日的股東大會還是以75.71%的同意票數通過了掛牌出售中匯合創89.24%股權議案。
“還沒掛牌,公司正在做準備工作,爭取盡快掛牌。”上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表示。
對此,有市場分析人士認為,中炬高新轉讓所持中匯合創89.24%股權,接盤方可能已經確定寶能系或其合作方,“這個方案可能醞釀了很久,只不過沒想到現在局面變成這樣。”
資料顯示,中匯合創成立于2007年6月,注冊資本10.65億元。
而對于將房地產業務處置作為本次非公開發行前提條件的疑問,中炬高新此前公告稱,主要基于聚焦主業、回購股票及推進募投項目實施。
“募投300萬噸調味品擴產項目總投資121.54 億元,其中募集資金投資70億元,公司尚需自籌資金51.54億元,本次股權轉讓所得資金,將優先使用于募投項目自籌資金部分。” 中炬高新稱。
兩大股東分歧頻現
中炬高新定增還暴露出了大股東和二股東之間的分歧。
“大股東和二股東的關系,看公告也看得出來。”前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分歧主要在近段時間,寶能系資金惡化了才發生。”
公告顯示,在中炬高新今年6月以來的董事會會議中,董事余健華頻繁對相關議案投反對票。
其中,在中炬高新7月25日的董事會會議上,余健華對19個議案中17個議案持反對意見,基本上與定增再融資和剝離房地產業務有關。
“二股東的方向跟大股東有差異,可能也是在保護上市公司,其實也不一定是壞事。”上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認為。
資料表明,中炬高新二股東是中山火炬集團,所屬火炬高新開發區管委會,持有占10.72%的8542.545萬股,而余健華現任中山火炬公有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
“二股東在公司只有一個董事席位,高層基本都是寶能系那邊的人。”上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表示,“但二股東跟大股東之間的分歧,對公司的戰略決策層面還是有一定影響。”
但該人士同時認為,定增如果能落實資金問題,中炬高新發展會更快。
定增預案表明,中炬高新募投項目擬在廣東省陽江市陽西縣綠色食品產業園通過招拍掛方式取得3097畝工業用地使用權,項目建設為9年,共分三期建設,第一期從2024年開始投產,預計全部達產后年銷售收入204億元、凈利潤51.6億元。
然而,相關研報對此卻表示擔憂,聲稱調味品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增長空間有限。
“雖然市場有一定的飽和度,但按我們的數據,市場容量還是有的,因為我國行業集中度跟成熟國家比,還是可以再一步提高。”上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稱。
中炬高新公告亦表示,從集中度來看,當前我國醬油行業業務規模前3名的公司所占的市場份額僅為30%,鄰國日本醬油前3名達51%,國內醬油龍頭份額提升空間廣闊。
中炬高新還稱,公司現階段主銷區在東南沿海,銷售占比近7成,2020年區縣開發率為51%,在渠道開發率上存在較大差距。
“這說明頭部企業可以擠壓其他企業的市場份額,而且公司還有許多空白區域待開發。”上述中炬高新有關人士說。
可是,如今隨著控股股東危機蔓延,中炬高新這一美好愿景也平添了諸多不確定因素,并且定增事項的股東大會表決,中山潤田應當回避,而中山火炬集團已明確表示反對本次非公開發行方案。